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是古人云的哀愁,也是我与好友晴儿踏青古街时的真实写照。晨雾未散,我们便踩着湿润的青石板路,来到了松阳这座千年古镇。
“你看这古街,石板路上的历史痕迹,仿佛能听见时光的脚步声。”我对着晴儿说。她微微一笑,答道:“时光的脚步声?你这比喻也太文艺了点。”
我们一路走来,只见两旁的店铺挂着红灯笼,古色古香。间或传来叫卖声、笑语声,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。我指着一家卖松糕的小店说:“记得上次我们在这吃松糕,你说‘味道好极了’,是不是还有印象?”
“当然了,味道至今萦绕心头,就像是古人说的‘一朝食过终生不忘’。”晴儿感慨道。我们走进店里,老板娘亲切地招呼着:“两位小客人,今天想尝尝什么味道的松糕呀?”
“老样子,豆沙和芝麻。”我笑着回应。老板娘的手艺依旧,那松糕入口即化,甜而不腻。我们边吃边走,不觉间,已来到一家古朴的茶馆。
茶馆里,一位老者正在对一群孩子讲述着松阳的历史。“松阳的历史就像这条古街一样,悠长而深远。”老者的声音里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。
我们静静地坐下,聆听着老者的讲述。他说到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,教诲孩子们要文武兼备。我不禁感叹:“真是‘学无止境’啊,无论文武,都需不断求索。”
晴儿轻声附和:“没错,‘三人行必有我师’,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”
我们品着香茗,窗外的风景随着日光的移动而变幻。古街上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,我与晴儿决定继续我们的旅程。
走出茶馆,我们来到了一座古桥边。桥头的老柳树下,一位画家正在挥毫作画。画中是这古街的风景,栩栩如生。“画得真好,每一笔都仿佛是用心吟唱。”我对画家说。
画家抬头一笑:“多谢夸奖,‘画如其人’,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。”
晴儿在一旁轻轻说:“我们不也是在用脚画着属于自己的清明图吗?”我颔首微笑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夕阳西下,古街上的灯火渐渐亮起。我们站在桥上,看着倒映在水中的灯火,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。松阳清明古街,给予了我们无数的美好回忆,也教会了我们许多生活的哲理。这里的故事,就像那些古诗古词一样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,代代相传。
回程的路上,我和晴儿谈论着今天的所见所闻,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慨和不舍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先人的日子,更是我们深入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时刻。松阳的古街,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也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脚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