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当这个时节,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思念。今年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意义非凡,因为我终于能和爷爷一起,踏上回山西老家的路,参加家族的祭祖仪式。
早晨,我被鸟儿清脆的歌声唤醒,爷爷已经在院子里忙碌了。他穿着一件老式的对襟棉袄,正细心地擦拭着祖宗牌位。我好奇地凑过去,问:“爷爷,为什么我们要在清明节祭祖呢?”爷爷停下手中的活儿,微笑着说:“孩子,清明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,是表达对先人尊敬与怀念的方式,所谓‘生者寄也,死者归也’,不忘根本才能行稳致远。”
随着爷爷的讲述,我仿佛穿越了时光,看到了那些遥远的先人们辛勤耕耘在这片黄土地上的画面。我学着爷爷的样子,认真地整理了祭品,准备出发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,我们踏上了去往祖坟的路。
路上,我与爷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。爷爷告诉我:“古时候,清明节又称为‘踏青节’,人们除了祭祖,还会出门赏花,享受春天的美景。但对我们来说,更重要的是记住和传承。”我点点头,心里暗自下定决心,将来我也要像爷爷一样,将这些美好的传统传递给下一代。
到了祖坟,族人们已经聚集在那里。我们依照辈分,按顺序摆放好祭品,点燃香烛,烧起了纸钱。空气中飘散着纸灰的味道,夹杂着清新的泥土芬芳。我站在爷爷的身边,听他低声念着祭文,那些古老而庄严的词句,像是穿越了千年的时空,唤醒了我对家族历史的尊重与好奇。
祭祖过后,族中的长辈们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过去一年中发生的趣事和变迁。小孩子们则在周围嬉戏打闹,尽情享受春天的气息。我拉着小伙伴小东的手,一起在田间奔跑,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。小东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不远处的一片金黄问我:“你知道那是什么吗?”我摇摇头。他得意地说:“那是油菜花,‘春江水暖鸭先知’,油菜花开了,春天就真的来了。”
夕阳西下,我们在落日的余晖中踏上归途。爷爷的背影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。我默默地跟在后面,心里充满了敬意。这一天,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祭祖,更重要的是,我体会到了家族的传统与文化的重要性。我相信,这份传承将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生生不息,如同那春天里不断生长的绿意,充满了希望和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