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雨丝如细丝般轻轻飘洒,校园里的樱花树下,我遇见了好友陈浩。他撑着一把油纸伞,静静地站在那里,仿佛一幅水墨画中走出的人物。我走上前去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轻声吟诵着杜牧的诗句,试图打破这沉默的氛围。
陈浩微微一笑,缓缓开口:“古人云‘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’,虽然我们不是农夫,但这句话也提醒我们,要珍惜这万物复苏的时节。”
我们并肩走着,踏着青石板上斑驳的水迹,一路向着郊外的墓地行去。路旁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,我不禁感慨:“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。”
“归,自然是归。”陈浩回答道,“但归去之前,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。比如,学习先祖的智慧,继承他们的遗志。”
到了墓地,我们各自忙碌起来,清扫杂草,整理石碑。陈浩忽然停下来,望着远方,若有所思:“你看,这青山绿水间,是多少英烈长眠之地。‘青山有幸埋忠骨’,他们为国捐躯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”
我点头称是,心中涌起对先辈的敬意。我们共同将手中的鲜花轻轻放在墓碑前,那一刻,雨似乎也停了,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我们身上,带来了一丝丝暖意。
陈浩望着天空,语气坚定:“我们要像这清明的雨一样,滋润心田,让知识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”
回程的路上,我们讨论着学业,分享着对未来的憧憬。雨又开始下了,但这回,我感觉它不再冰冷,反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希望。
清明,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,更是对生命的礼赞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与好友陈浩一起,用行动和言语,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