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到这个时节,总是让我想起那年的清明,我和奶奶一起去扫墓的情景。
那年我刚上小学五年级,清明节学校放假,我和奶奶坐上长途汽车,前往乡下老家。一路上,奶奶给我讲述了许多关于家族的故事,那些故事像是春风拂过心田,让我对家族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到了乡下,我和奶奶提着篮子,篮子里装满了纸钱、香烛和一束束鲜花。奶奶告诉我,这些都是给先人送去的礼物。我们来到了祖坟前,奶奶开始忙碌起来,我却在一旁静静地看着。奶奶的动作很熟练,先是在坟墓周围清理杂草,然后摆上鲜花,点燃香烛,口中念念有词,似乎在向先人诉说着家里的近况。
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,奶奶微笑着说:“孩子,这叫做礼敬先贤。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过的人。就像古人云,饮水思源,不忘本。”我点了点头,心中涌起一股敬意。
随后,我接过奶奶手中的纸钱,模仿着她的动作,学着把纸钱折成金元宝的样子,然后一一放在坟墓前。奶奶看着我,眼中满是欣慰。她说:“你看,这些金元宝就像我们的思念,飘向天际,让先人们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孝心。”
扫墓结束后,我们坐在小河边的草地上休息。奶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清明团子,我一边吃着,一边听奶奶讲那些古老的传说。清明团子甜而不腻,正如奶奶的话语,让人感到温暖和甜蜜。
那天,虽然天空飘着细雨,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扫墓的节日,更是一个传承家族记忆、孝道和感恩的时刻。我明白了,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,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付出过的人们。
回家的路上,我和奶奶都没有说话,但我们的心却是相通的。我知道,这段记忆将会像清明节的菊花一样,永远盛开在我的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