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
清明,是春日里的细雨,是祖先的记忆,也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们,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愁与敬意。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,我与好友小刚一同踏上了前往祖坟的道路。
小刚是个不苟言笑的孩子,但今日,他的眼中似乎多了几分沉重。我们肩扛锄头,手捧着花圈,一路无言,只有脚步声与偶尔传来的鸟鸣作伴。小刚忽然开口:“古人云,‘清明时节雨纷纷’,这雨,是不是也在为我们哭泣呢?”他的声音中带着对自然的敬畏,也透露出对先人的缅怀。
我不禁思索,这雨,的确像是天空的眼泪,为那些已故的亲人而流。我们来到了山脚下,望着那条蜿蜒的小路,我轻声说道:“来吧,让我们完成这个责任,让清明不仅仅是悲伤,更是对生命的赞歌。”
我们攀爬着,脚步虽艰难,但心却坚定。到达目的地,小刚动作迅速,他整理着坟上的杂草,仿佛在与先人对话:“‘子欲养而亲不在’,我们能做的,就是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后人的敬意。”
我默默地点点头,随后用锄头挖起新土,为花圈培土。望着那鲜艳的花朵,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:“‘春蚕到死丝方尽’,就像这些花一样,我们的纪念,也是对生命的延续。”
小刚擦了擦额头的汗珠,看着我笑了笑,那笑容里,有着孩童的纯真,也有着对生命深沉的理解。他说:“记得老师讲过,‘百善孝为先’,我们今天做的,虽小,却也是孝的一种表达吧。”
我深以为然,心中涌起一股力量。我们用清澈的山泉洗净双手,然后肃立坟前,默默地祈祷。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我们身上,仿佛是祖先的微笑,温暖而明亮。
下山的路上,小刚忽然停下脚步,仰望天空,感慨道:“清明祭祖,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从哪里来,记住我们的根吗?”我点头附和:“是啊,‘根深则叶茂’,有了这样的仪式感,我们的心才能更加踏实。”
我们的对话,就像这清明的雨,细而不断,滋润着心田。清明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个关于生命、关于记忆、关于传承的课题。而我们,作为新时代的少年,也将这份传统,这份情感,一代代传递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