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,是春回大地的象征。在这样的日子里,我跟随父母回到老家,准备和乡下的小伙伴们一起,去山上扫墓祭祖。我们村头的小路上,春意盎然,野花点缀着绿色的原野,好似一幅生动的水彩画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低吟着古诗,心里却充满了期待。村里的小伙伴们早已等在村口,他们或穿红戴绿,或嬉笑打闹,整个乡村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。
“豆子,你来啦!”小虎一看到我,便挥舞着手中的风筝,那是一只色彩斑斓的金鱼风筝,尾巴随风摇曳,仿佛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动。
“小虎,你的风筝真好看!”我夸赞道,心中也跃跃欲试。
“豆子,你知道吗?清明节不仅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,也是春天的开始。”小虎一本正经地说,“古人云‘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’,我们也要开始准备春耕了。”
我点头称是,心里却想着,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。于是,我提议:“我们一边踏青,一边来讲讲关于清明的故事吧。”
小花,一个文静的女孩,轻声细语地说道:“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爷爷带我去了山上,他说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。传说他为了救主,宁愿焚身在山林里。”
“是啊,传说总是那么感人。”我感慨万千,又想起了自己的祖辈,“我的太爷爷也是一位老,他总说‘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’,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”
我们一边走,一边聊,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脚下。山上的小路弯弯曲曲,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,偶尔能听到几声鸟鸣。我们相互帮助,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坡,来到了祖坟前。
小虎拿出带来的香烛和纸钱,我们便开始扫墓。大家分工合作,有人清理杂草,有人摆放祭品,有人点香祈祷。我看着这一切,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。
“‘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’,我们要珍惜眼前人,不留下遗憾。”小花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。
祭拜完毕,我们静静地站在墓前,心中默念着对先人的思念和祝福。山风吹过,仿佛能带走我们的思念,传达给天上的亲人。
下山的路上,我们不再言语,而是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情感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祭祖的日子,它更是一个让我们思考生命意义、感恩与传承的时刻。
回到家,夕阳已斜,天空被染成了金红色。小虎拿起他的金鱼风筝,笑着说:“现在,该是让风筝飞上天的时候了。”
我们纷纷拿起自己的风筝,一时间,天空中布满了五彩斑斓的风筝。它们像是在空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,与春天的阳光和微风共舞。
“‘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’,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。”我默默地对自己说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
清明节,是对过去的怀念,更是对未来的希冀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们用行动和言语,表达着对先人的敬仰,对生活的热爱。而我,也在这春的呼唤中,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和责任的重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