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春意盎然,草长莺飞,又是一年清明时。我背上书包,和爸爸妈妈一道,踏上回乡的小路。乡下的爷爷奶奶家,那是一个充满故事和回忆的所在,更是一个传统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地方。
记得去年清明,爷爷手捧一束洁白的菊花,眉宇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,却又不失坚韧。他说:“小雨,清明不只是纪念,更是家的团聚,是我们与先人对话的时刻。”爷爷的话语,如同春风拂面,让我感到阵阵温暖。
小路上,野花烂漫,我们踏着青石板,穿梭在婆娑的竹林间。我问爸爸:“清明为什么要扫墓呢?”爸爸笑着解释:“古人云‘饮水思源’,我们扫墓,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。就像树木需要根基,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源。”
来到祖坟前,我们开始了清明的仪式。我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尘土,仿佛能感受到先人的呼吸。奶奶在一旁喃喃自语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她的话语,让我心头一颤,生命虽短,但记忆与情感却能穿越时空。
坟头的青草间,点缀着几朵黄白相间的野花,像是自然赐予的礼物。我不禁吟诵:“草色青青柳色黄,桃花历乱李花香。”诗意盎然的景象与心中的哀思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清明图。
“小雨,你知道吗?扫墓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过去,更是让我们珍惜现在。”妈妈的话让我沉思。是啊,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,不让遗憾随风而去,就像爷爷常常说的,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。
仪式结束后,我们围坐在祖屋的院子里,吃着奶奶准备的艾粑粑,听着爷爷讲述家族的历史。每一段往事都像是时光的碎片,拼凑出一个个人生的横截面。爷爷的声音渐渐变得悠扬:“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’,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,用行动影响着后世。”
夕阳西下,我们踏上归途。清明的雨,悄然而至,打在车窗上,像是点点滴滴的记忆。我心中默念,明年,我还要和家人一起,回到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,回到这个让我懂得生命与传统意义的地方。
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通过这个节日,我学会了珍惜,学会了感恩,也学会了如何在生命的长河中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翠绿的田野中,我仿佛听见了先辈们的教诲,在耳边回响,永不止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