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今年的清明节,我随父母回到了故乡营山,那里有我最期待的一番景象,那便是当地的清明节风俗。
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我遇到了儿时的伙伴小东。他穿着一身素净的衣服,手里提着刚采的新鲜艾草。我们相视一笑,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。
“艾草清香,这是要做清明粑粑吧?”我好奇地问。
“正是,清明粑粑甜又软,是祭祀先人不可或缺的。”小东回答,语气里满是乡情。
我们一边走一边聊,不觉来到了村头的祖坟前。大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,清理杂草,修缮坟墓,摆放祭品。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,有的折纸钱,有的摆放鲜花。
我拿起扫帚,仔细地清扫着墓碑周围的落叶。父亲走过来,拍拍我的肩,“孩子,清明不仅是祭奠,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。古人云‘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’,我们应当珍惜眼前人,活在当下。”
我点了点头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祭奠完毕,我们围坐在一起,享受着自制的清明粑粑。母亲笑着对我们说:“这粑粑软糯可口,正如我们的心情一样,对先人的怀念深藏在心。”
随着夕阳西下,我们开始返回。路上,我望着远处的山峦,心中感慨万千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,去思考生命的意义,去缅怀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亲人。
回到城里,我对小东说:“明年清明节,我们还一起回营山吧。”
他笑了笑,回应道:“当然,清明节,我们用行动传承文化,用心感受生命。”
通过这次清明节的体验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内涵。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怀念,更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,一次对家怀的传承。清明节的风俗,如同一剂良药,治愈了现代人心中的浮躁,让我们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,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文化的力量。